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组织开展寒假集体备课会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1-19 [来源]: [浏览次数]:

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确保新学期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2025年1月13日—17日,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组织开展寒假集体备课会,此次会议由教研室主任付云娇主持,全体任课教师参与。

集体备课会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此次集体备课会围绕专题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展开。

赵静老师聚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教学展示,她以视频《中国用说唱歌曲〈马克思是个90后〉宣传马克思》作为导入,引导大家思考马克思究竟“厉害”在哪儿,以至于如此吸引90后呢?

她从“马克思是谁?”“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两个问题入手,抽丝剥茧,回应了马克思的“厉害”之处,最终落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这一问题上。

与会老师结合赵静老师的分享,围绕专题一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教研室主任付云娇强调,在讲授过程中,要把准“时代化”这一关键词,2023年版教材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因此在讲授时,需要表述精准。

集体备课会二: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此次集体备课会围绕专题二《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展开。

朱晓贤老师围绕“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展开分享,他从萌芽、形成、成熟、继续发展四个阶段阐释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逐个解读每个阶段的代表性著作,剖析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分为这四个阶段的原因。

与会教师围绕该专题展开讨论,习淑莲老师认为,要讲透毛泽东思想,就必须从毛泽东同志这个人物入手,因此,需要全面剖析毛泽东同志的生平。马燕慧老师提出,需要科学评价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为党、国家、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在晚年也犯过严重错误。但是,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全面科学地阐述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功绩和历史地位,对于正确认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十分重要。

集体备课会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此次集体备课会围绕专题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展开。

李娜老师以“学生原创漫画”“诵读《沁园春·长沙》”导入,并提出问题:百余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那时的毛泽东和同学们年龄相仿,他是如何作出选择的?

她从“到哪里找出路”“走一条什么路”两个维度展开,详细阐述了“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与会老师围绕专题三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交流。吴志威老师提出在讲述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时,需要对当时中国的资产阶级进行区分,并向同学们清楚地阐明为什么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不确定性。

集体备课会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此次集体备课会围绕专题四《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展开。

刘帅帅老师聚集“为什么要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这一问题,她从“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现实依据”“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理论依据”三个维度进行阐释,论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必然性。

备课会上,各位教师积极发言,就教材内容的理解、教学方法的创新、课程设计的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大家一致认为,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要义和精神实质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集体备课会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此次集体备课会围绕专题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展开。

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形成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等重要思想,这为我们在改革开放新时期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重要借鉴。与会教师结合自身专业特长与时政热点,从教学导入、案例分析、问题设置、脉络主线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大家进一步认识到在教学中要抓住主线,注意逻辑关系,充分运用案例教学,引发学生思考,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此次备课会的开展,为教师们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加深了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为新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开好头、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