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介绍/

数智财经产业学院

作者: 发布日期:2024-12-30 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为了培养数智企业所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响应《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紧贴数字经济发展需求。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21年7月签订产业学院协议,双方共建“数字财经产业学院”。

产业学院建设可追朔2019年校企共建“用友ERP顾问班”,2021年7月,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与新道科技深度融合,共建“数字财经产业学院”,2023年,产业学院升级为“数智财经产业学院”,旨在培养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背景下企业数智化转型的“云财务管理会计师”。

2021年7月以来,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与新道科技进行校企深度融合,双方共建“用友新道数字财经产业学院”,围绕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背景下企业转型对数智化财经人才的需求,培养具备会计处理、财务管理等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的“云财务管理会计师”;校企双方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切实推进“八共”产教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即专业共设、方案共制、教材共编、教学共施、基地共建、师资共培、就业共助及成果共享,形成以产业学院为依托的高效协同育人体系,为江西省乃至全国数字财经领域输送高素质应用型财经人才。

为了不断提升与促进产业学院高质量建设和发展,36365线路检测中心与江西新建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数智财经产业学院”。学院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实行教指委指导和校企合作领导小组集体决策下的院长负责制、多部门协调有序发展的管理体制。通过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和课程设立的筛选与管理机制,即“需求分析与伙伴选择、课程设计与实施、质量管理与评估”的运行机制,有效促进双方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推动产学研结合,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职业能力培养机会。

一、专业共设,校企协同共建产业学院

数智财经产业学院共建专业以会计学为主,辐射财务管理、金融工程等经管类专业,因共建专业基础良好,相互支撑,都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聚焦产业行业人才需求,优化调整专业设置,校企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开展人才培养。明确双方在专业共建过程中承担的职责,实现校企融合向产业学院迈进。共同开设了会计学(订单班)、财务管理(订单班)、云财务管理会计师三个专业。

C6C23

二、方案共制,试点采用“校企合作班”人才协同育人模式

校企双方在坚持OBE教育理念基础上,围绕“三元育人”校本理念,不断优化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具有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主线,在制(修)订两版校企人才培养方案(2020版与2022版),打造ARE数字制造企业仿真实验、业财融合实践教学、数智实践教学平台-数智工厂、数智企业经营管理沙盘、大数据审计实训、i实习财务实习六大平台,开设了一系列校企课程,比如数智企业模拟经营,云财务智能会计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规划与设计等。

25B06

三、教材共编,强化理实一体

深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开展课程和教学体系实践。协同合作企业技术骨干、工程师,以行业、企业实际需求编写教材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生产流程、项目开发等产业需求科学对接,建设一批高效务实的校企合作课程、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手册。

目前已出版《Python基础》《财务大数据分析与决策》《RPA财务机器人应用》及《数据挖掘与算法》4部校企合作共编教材。

47123

四、教学共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学校与合作企业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双方按照共同制定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课程教学、学科竞赛、技术研发等,诚邀企业导师进入校园,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684C1

五、师资共培,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依托产业学院内部管理机构设立若干教师专岗,支持行业协会、企业技术骨干和管理人才到产业学院任教;开展校企教师联合授课,学校教师送入企业进修,提升实操能力;企业师资进校参加校本培训,提高授课水平;共同打造“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成立名师工作室;开展师资交流、研讨和培训等业务,将产业学院建设成“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依托用友新道公司及其企业资源,校企共同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服务平台,定期将企业实践教师“引进来”和将校内教师“走出去”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76838

六、就业共助,畅通就业通道

2022年开始,学院通过用友新道的i实习财务实习平台,完成了全院1051名学生的认识实习和专业实习,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9DE47

七、基地共建,搭建理实一体化平台

2022年以来,学院学生已完成6次到南昌用友产业园数字展厅和企业办公区域进行线下游学,感受到企业真实的经营流程和经营状态,力求达到人岗精准匹配。

8D8F2

八、成果共享,反哺理论与实践教

学校企双方合作两年来,拓展学校和企业双方资源,发挥校企人才优势,开展企业项目联合攻关、产品技术研发、成果转化、项目孵化等工作,共同共编了教材4部、已立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和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各1项,不断提升教师科研教学水平的同时,将校企双方产生的成果融入校企协同育人中。

454BA


编辑:吴亚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