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效果,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学院学前教育教研室组织开展2025年春季学期第一次课堂教学示范课教学活动,课程为教研室讲师李文瑾老师为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主讲的《家庭教育学》。教研室主任路萍副教授、罗曼丽副主任和无课教师到场听课。

课程伊始,李文瑾老师以“谈谈父母爱情中让你感动的细节”为切入点,通过谈话导入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在理论讲解环节,采用“概念解析-方法建构-实践迁移”三维递进模式,系统梳理夫妻关系的理论框架。课前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构建课前导学体系,系统化推送微课视频、思维导图等结构化预习资源,同时设计项目导向型探究任务,有效构建知识前认知,实现教学预热。

课堂主体部分,李文瑾老师创新运用苏格拉底式诘问法,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婚姻伦理的本质内涵。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不断碰撞。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李文瑾老师采用了“观-析-践”三阶教学法。首先,特别引入周恩来总理的纪录片与现代《金牌调解》典型案例。周总理的高尚品德和《金牌调解》中调解员精湛的调解艺术,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全新的视角,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多样性。接着,开展由学生小组拍摄和展示“夫妻对话艺术”情景短片的活动。学生们通过亲身参与,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非暴力沟通在家庭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出在家庭教育中应用非暴力沟通的要点。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共同形成《家庭关系优化方案》。通过这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实现了从认知建构到实践应用的有效转化,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在课堂的最后,李文瑾老师对本次课的内容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总结。她深入剖析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深远影响和关键作用,强调了良好的家庭关系和和谐的家风对于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她鼓励同学们深入思考家庭环境与教育方法之间的紧密联系,探讨如何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融合传统家庭教育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开拓创新,推动教育理念与实践的持续发展。